【e启思政,培根工程】 典故见初心第十二期 以法为翼,点亮公众法治信仰

发布者:数字经济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7-19浏览次数:10

【e启思政,培根工程】

 典故见初心第十二期 

以法为翼,点亮公众法治信仰


在全民法治意识觉醒的时代浪潮中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深刻的法治洞察,成为法治传播领域的耀眼名片。他以生动讲学拆解专业法理,用理性思考锚定价值航向,让晦涩的法律知识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在培育公众法治观念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中,释放出持久而强劲的正能量。

深耕学术,筑牢法治传播根基

罗翔1977年生于湖南耒阳,求学之路始终与法学紧密相连。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起步,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深耕,拿下法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更赴美访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在多元学术滋养中,构建起扎实且开阔的知识体系。2005年入职中国政法大学后,他投身刑法学、法制史等课程教学,为往后法治传播筑牢学术根基,成为讲台上传递法理、网络中播撒法治火种的“引路人” 。

破圈讲学,让法治知识“活”起来

在校园,罗翔是学生眼中“最受欢迎的老师”。他摒弃枯燥说教,用鲜活案例、辩证思维拆解专业知识,将刑法法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,让“高冷”的法学课程变身“爆款课堂”,多次获评“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”。2018年,其课程片段偶然“出圈”,3天吸引百万播放;2020年疫情期间,网课更是让千万人同步聆听法治智慧,使他从校园名师进阶为全民熟知的“法治知识传播者”。

走出校园,罗翔持续拓宽法治传播边界。2021年登上《吐槽大会》,以法学视角解读社会热点;2022年加盟B站《夏日毕业歌会》,用青春语态对话年轻群体;2024年,受聘多所高校兼职教授,让法治声音穿透圈层壁垒。他以“法律不是冰冷条文”为理念,用通俗表达阐释罪与罚、情与法,在短视频平台收获超千万粉丝,让“法律思维”成为公众讨论日常的底层逻辑。

躬身践行,传递法治人文温度

罗翔深知,法治传播不止于知识输出,更需人文关怀落地。他为重病学生、儿童福利基金捐款超3万元,参与知识公益项目,将法律科普与社会帮扶深度绑定;因在法治建设中贡献突出,获评“2020年度法治人物”“2021年度影响力人物” ,以行动诠释学者“铁肩担道义”的使命,让法治传播既有理性厚度,更有人文温度。

启迪青年,锚定法治成长航向

对大学生群体,罗翔是成长路上的“法治灯塔”。学术上,以案例激发法学兴趣,用逻辑拆解知识难点,帮学子搭建专业知识框架;思维上,鼓励辩证思考、理性判断,教年轻人在信息洪流中辨明法理、坚守价值底线;价值观层面,以公益行动传递责任担当,引导青年将专业学识与社会福祉结合,让“学法、懂法、用法”成为青春奋进的注脚,助力新一代法治人才成长。

从校园讲台到网络平台,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,罗翔以学者之智、传播之力、人文之善,让法治之光穿透迷雾,照亮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。他的实践证明:法治传播可以既有深度又有温度,学术探索与社会担当能够并行不悖。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,期待更多“罗翔式”的法治传播者涌现,以专业为笔、以热忱为墨,书写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篇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