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启思政,培根工程】
典故见初心第十五期
屠呦呦——青蒿济世,呦呦鹿鸣
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守护人类健康的征程中,屠呦呦的名字熠熠生辉。“e启思政·培根工程”典故见初心第十五期,聚焦“青蒿济世,呦呦鹿鸣”,讲述屠呦呦与青蒿素的不解之缘,诠释科研工作者以济世为怀、向科学进军的使命担当,传递“执着追梦、造福人类”的精神力量。
宁波少女的医学梦:启航科研征程
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,《诗经》中“呦呦鹿鸣”,让她得名“呦呦”。成长于重视教育的家庭,良好的出生与熏陶,成为她逐梦医学的起点。学生时代,屠呦呦对生物学兴趣浓厚,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,系统学习药学专业知识,为投身医药研究筑牢根基。1955年大学毕业后,她进入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(现中国中医科学院)工作,自此踏上科研报国、济世救人的漫漫征途 。
青蒿素的诞生:攻克疟疾难题
20世纪60年代,疟疾肆虐,严重威胁人类健康。1969年1月,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,加入“523” 项目课题组,投身抗疟研究。彼时,科研条件艰苦,团队在查阅古籍、筛选药材的过程中,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有抗疟效果,但实验一度遇挫。屠呦呦团队不馁,从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中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” 获取灵感,改用乙醚低温提取,成功得到抗疟有效成分——青蒿素。1971年10月,青蒿素首次试用于临床,疟疾病人症状显著改善;1972年分离出单体结晶;1973年,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诞生,为全球抗疟事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。
青蒿济世,精神永传:造福人类的科学之光
屠呦呦的科研成果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2011年,她获被誉为“诺贝尔风向标”的拉斯克医学奖;2015年摘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科学家;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;2019年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……一项项荣誉,是对她科研贡献的肯定,更彰显其造福人类的伟大价值。
青蒿素问世后,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,让疟疾不再是“致命顽疾”。屠呦呦团队并未止步,持续开展科研攻关,探索青蒿素复方应用、抗疟机理研究等,为抗疟事业注入持久动力。她的科研精神,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,更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——诠释着“胸怀家国、勇攀高峰、淡泊名利、造福人类”的价值追求,让“青蒿济世”的故事,成为照亮青年逐梦、报国的精神火炬 。
从宁波少女的医学梦,到青蒿素的全球造福,屠呦呦以一生践行“济世救人”的初心。“e启思政·培根工程”借她的事迹,传递科研报国、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。在新时代,屠呦呦的精神将继续指引更多人,以科学为刃、以济世为怀,在守护健康、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毅前行,让“呦呦鹿鸣”的科学之音,响彻人类健康事业的征途,续写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动人篇章 。